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

台灣模式

台灣50年來的經濟正成長,世界有目共睹
成長需要動力,什麼才是動力來源

台灣造就一種經營模式,台灣模式
從台灣經濟起飛,經歷經濟奇蹟,這個模式由台商帶至對岸

說穿了就是低人工、低成本的經營模式
壓低的人工成本、低原料來源
低成本造就了獲利的空間與價值

台灣模式無往不利?也未必
依這帖藥方,台灣經濟起飛後,人工成本增加,轉而移往大陸
如今大陸人力成本提高,台商又紛紛轉至低人工的東南亞
那下個地點呢?永遠需要下個地點

副作用也顯而易見
短暫(短時間)提高工業水準、人民收入,但不是永久

這種台灣模式,跑跑跑模式(跑過一個個國家,不斷的跑下去)

台灣在失去這些台商投入後
明顯的薪資的倒退,或可說是止步不進
經濟遲緩,經濟成長動能失

大陸平均工資約4000人民幣,台灣也出現22K
相同的是畢業=失業,就業問題成為社會問題

低人工成本不是一張永久牌
勞工密集產業,低技術門檻,也意味誰有更低的人工就可以取代
一個勞工密集產業為主的國家,無法成為已開發國家的行列
依靠勞工密集工業,經濟的成長有限

所以這帖藥方,就只是一帖藥方、一張牌
就像打牌,手中只有一張牌可打,其他拿不出手
牌局還玩的下去? 還有上牌桌的資格嗎?

當資方(老闆們)只想著 低人工成本、降低原物料來源來提高獲利
這個模式,不是永遠有效

一招吃遍天下的潮流,會逐漸飛逝

將技術簡易區分為低、中、高
若過度依賴低門檻產業,易取代、競爭多、獲利有限

利益是眾人追逐的焦點
過度將焦點聚焦在利潤上,漸走偏鋒也走的不遠

自認擁有王牌,卻打不出牌桌上,還會是王牌?

在海上失去動力的船,其實一點也不危險,
真正有危險的是船上的人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